20世纪70年代后,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军队首先迈开了军事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历经20年左右的努力,终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初露锋芒。被称为第一场信息化战争的海湾战争深深地震憾了世界各国军队,美军在战场上第一次出现的快速、精准、实时、可视的信息化军事物流更是给各国军队的后勤保障部门开了眼界。
海湾战争一结束,一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新军事变革在世界各国军队悄然展开。上海到海口货运在我国,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洞悉到,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信息化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于是,他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为贯彻落实江主席提出的“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重要指示,全军上下迅速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热潮。军队后勤部门更是冲锋在前,认真研究海湾战争军事物流信息化的具体应用,结合我军后勤保障实际展开了一系列动作。著名军事物流专家、后勤工程学院王丰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海湾战争让我军后勤保障部门充分认识到与外军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全军后勤将士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头赶上;军队开始把军事物流信息化作为后勤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之一,并通过搞好顶层设计、创新关键技术、完善装备体系等有效措施,加快了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跨入新世纪,发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局部战争,再次引起全军上下的关注。我军军事物流一线的将士们通过认真观察研究远在异国他乡的战火,充分认识到,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军事物流信息化必须提速。与此同时,军队信息化建设再次被最高决策层所重视。2004年年末,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要求我军“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成果初显
全军上下对军事物流信息化的重视,促使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在我军内部迅速开花结果。过去“红米饭,南瓜汤”、“车轮滚滚支前忙”的情景,已经和“双脚赛过敌人的汽车轮子”一起,被请进了我军军事物流保障的历史。上海到海口货运如今,随着我军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加速,网络化的传输系统、精确化的补给系统、智能化的操作系统,正在日益成为我军军事物流将士的“左右手”、提高保障效率的“倍增器”。走马我军军事物流一线,战勤指挥一“网”联三军、物资调拨一“屏”览全程、精确保障一“指”达终端的练兵场面,正在一座座“中军帐”里精彩上演…… 逐步向信息化迈进。近年来,完成了第二代后勤装备的体系论证、科研定型、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后勤信息化、物资保障、军事医学、野战生存、国防工程和节能环保等6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构建了野战化、轻型化、多功能化陆军保障装备系列,岸基保障、海上保障和岸海衔接的海军保障装备系列,多机种和空降保障为主体的空军保障装备系列,形成了门类齐全、系统配套、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后勤装备体系,实现了后勤保障手段由人工和半机械化作业到机械化过硬、信息化管用的跨越,并在近年来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我军投入的后勤装备达201种10万台(套),为第一时间抢救伤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玉树抗震救灾,我军充分利用高原炊事车、高压氧舱、制氧机、野战净水车、洗涤车、淋浴车等信息化后勤装备,组织现代化、集团式后勤保障,发挥了特殊的功效。
经过全军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军军事物流信息化成果被逐步转换到“战场”检验。在某大型实战演习中,我防空兵侦察雷达损毁。南京军区装备部下辖某雷达修理所所长邢良东率抢修小组前出修理,发现多种零部件短缺。只见他将器材箱上的SD卡插入手持计算机,装备指挥中心随即收到预警信号,一个包含器材名称、型号、数量的补给方案自动生成,指挥员立即通过指挥车下达保障命令。接到命令后,某仓库主任徐建设迅速查看了库存情况后,随即向就近的“流动仓库”发出器材保障指令和最佳路径信息。10分钟后,装载着急需器材的保障车向指定阵地疾驰而去。 军事物流信息化成果在近几年的各类救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仓储信息化系统进行救灾物资的合理调度,通过军交信息化系统对救灾物资运输进行全程监控等。由于信息化的高度运用,使救灾物资可以达到在储、在途、在用等全程可知、可视、可控的目标,有利于领导层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军队仓储信息化分系统,军交运输信息化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都已在三军后勤保障部门上线服役。下一步军事物流信息化将与国家整体信息建设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并完善军地物流信息化平台,共同应对突发性事件、反恐及战争等,更好地完成平战结合的军事物流保障任务。## 上海到海口货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