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至海南专线《金证券》记者获悉,在收购上海新亚后,至今公司的运作尚未进入正常轨道,在遭受抗生素限制政策影响后,上海医药旗下的新亚正在面临核心人才流失以及普通员工的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医药的“财务造假门”直接导致行业对国字头医药企业的批判。
http://www.haikouwl.cn/zhuanxianone.htm
http://www.haikouwl.cn/zhuanxiantwo.htm
事实上,在上述上海医药行业人士眼中,财报显示的并不仅仅“虚增利润”的问题,还有收购价格以及管理中的问题。财报披露,2011年度,公司向上药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收购抗生素业务,收购对价共计14.88亿元,其中10.70亿元由公司支付现金,尚未支付余额4.18亿元,转为应支付子公司款项。另一方面,公司声称,2011年度公司与上药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签订债权债务协议,上海至海南专线协议约定公司应收上药集团下属子公司款项1亿元,与公司应付上药集团款项1亿元进行抵销。“实际上,上海医药在收购抗生素业务上并未像外界看到的那样花了很多钱,公司的算盘打着精着呢。”该名上海医药行业人士补充。
事实上,对比上海医药拔苗助长快速扩张中遇到的问题,同样的情况在另外两家医药大佬身上也能够看到,在行业整合相关政策的推助下,去年国药收购现代制药(11.62,-0.16,-1.36%)、一致药业(24.79,-0.49,-1.94%),华润收购东阿阿胶(37.88,-0.68,-1.76%),万东医疗(11.42,-0.15,-1.30%)、本溪三药等多家企业,同时还与片仔癀(79.60,-0.56,-0.70%)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金证券》记者统计,医药流通行业前五名大企业,去年平均每家发生三次并购案例,如此频繁的并购案中,虚增利润、管理漏洞重生。http://www.haikouwl.cn/news/sdfzsdfzfvzxd.htm
对医药行业情有独钟的姜广策(微博)昨日在微博上写下,“投资医药股,体制很重要,医药行业高度市场化,竞争惨烈,对公司治理机制、管理水平有很高要求,为什么九州通(11.71,-0.40,-3.30%)比把持华东的上药发展速度快?科伦的大输液比雄踞北京的双鹤做得好?都跟体制有关,投资当家人有人格魅力、有企业家精神的民企胜算更大,对国企敬而远之吧。”而曾经的上药副总裁葛剑秋(微博),也在微博中表态称,“我要抨击的是陈腐的国企体制,目的是利用各种力量逼迫上药走上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不要让沉沦的历史重演。上海至海南专线”据了解,过去一年多时间,上海医药跌50%,华北制药(6.71,-0.21,-3.03%)跌60%,哈医药跌70%。众多医药股跌去一半左右,俨然成为小型股灾。在上海医药“财务造假门”的影响下,市场投资者争相询问:这一悲剧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章源自:http://www.tjzxwl.com.cn
|